豫都网 > 新闻频道 > 经济观察 >

村民掏出手机 笑着对记者“炫富”

[摘要]马卫民走访村里的贫困户,每家的贫困情况他都要摸清楚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东华/摄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短堤村,此前是“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村”,但2015年后,短堤村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。 物质生活提高了,村民们继而开始追求更好的精神...

村民掏出手机 笑着对记者“炫富”

马卫民走访村里的贫困户,每家的贫困情况他都要摸清楚

 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东华/摄

 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

 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短堤村,此前是“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村”,但2015年后,短堤村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。

  物质生活提高了,村民们继而开始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。他们成立“开心舞蹈队”,想要与城里大妈比一比舞姿。

  【崭新面貌】

  “小区”级别的村路

  3年前还是臭水沟

  走进短堤村,村内五六米宽的主道路,全部是用水泥浇筑的,平整且夯实,道路一侧下方铺设的下水通道,将村内的污水径直排放到了村外的污水沟,在村里闻不到一丝的异味。

  道路两侧,绿化设施使人耳目一新。这里种植着樱花树等各类花草树木,铺设着路边转,形成了别样的道路景观。“我也去过县里的小区,这都和小区差不多了。”一位村民说。

  你很难想象,3年前的短堤村,道路坑坑洼洼、泥泞不堪,常年散发异味的臭水沟为村民所诟病。“平时就有积水,一到下雨,路都不能走。”村民陈桂兰说,短堤村因地势低,常年积水,每户村民家中都要常备胶鞋。

  当年,马卫民进村后的第一项工作,就是要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。“道路畅通了,村容整洁了,不仅让村民满意度提高,也方便带动产业。”马卫民到相关部门协调,找商砼厂家,为的就是要确保道路质量,“路要修好,起码得管个一二十年。”

  【特色产业】

  种植园养殖园相继“上马”

  村民增收有了新动力

  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第一步就是“产业带动”。

  与之相距2公里的青堆村,是全省最大的树莓种植基地,看到他们做得风生水起,马卫民也想到了借势发展,带领村民做起了特色农业。

  “光种小麦、玉米,每亩也就挣个四五百元,土地流转了,不仅挣得多,还能出门打个工。”通过做村民思想工作,他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积极推进土地流转,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树莓基地建设。

  随后,村里还相继引进了黄梨、核桃、油葵等特色产品,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,脱贫致富。

  村北头,几间正在修建的棚舍引人注目,村民柴成卫等人在棚舍忙碌着。养鸡十余年的他们最近遇到了麻烦,“我们的养鸡场建在高速边,不符合环保规定。”

  “我们养鸡都十几年了,主要靠这个收入。”养鸡户的难处传到了马卫民耳中,他决定在村北头建个养殖小区,将这些养殖户集中起来。

  “一只也是养,十只也是养。”马卫民说,建立养殖小区,不仅规范养殖,更容易形成产业,提升效益,“投产后,可带动6到10户贫困户脱贫。”

  【扶贫故事】

  因病、因残致贫的村民

  如今日子上了新台阶

  在马卫民的办公桌上,河南商报记者看到了短堤村致贫户的分析,其中因病、因残致贫的占大数。

  村民柴祖哲就是这种情况,从小患小儿麻痹,失去劳动能力,47岁还是单身一人。

  走进柴祖哲的家,房子虽还是老旧的泥瓦房,但柴祖哲却穿得干干净净,短袖T恤、运动裤和运动鞋的搭配相当有活力。

  “这几年靠政府的帮助,日子好得不是一点。”柴祖哲回忆,三年前,靠着一年一亩地四五百元的收入,日子过得相当贫苦,“能吃饱饭就不赖了。”

  如今的柴祖哲家里,摆放着油、鸡蛋,“政府给办了各类补贴,还给我找了个保洁员的工作,一年挣个五千多。”

  同样残疾的村民柴成高,刚从小卖部出来,便热心地给河南商报记者递烟,“以前哪有钱抽烟?”

  河南商报记者来到柴成高住的地方,他又拿出了一捆啤酒让大家“解渴”,还掏出刚获得的手机“炫富”。“你这日子过得可以啊。”马卫民打趣道。柴成高笑了,“这两年挣得多了呗。”

  马卫民介绍,柴成高是村里自主脱贫的典范,通过养牛,加上保洁员工作和政府的补贴,一年也能有个6000元左右的收入。

  【文化生活】

  村民“开心舞蹈队”

  要与城里大妈比一比

  短堤村村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,继而开始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。村里的妇女们,在农活之外,抛下麻将、唠嗑,开始自发地跳起了广场舞。

  “我们平时都有这爱好。”村民杨瑞君说,这几年,路也平整了,路灯也亮了,大家就更按捺不住那颗舞动的心,每晚都组织跳舞。

  去年,短堤村“开心舞蹈队”成立,成员有30多人,村民边跳边学,如今已掌握扇子舞、腰鼓舞、广场舞等多个舞种。

  5月20日晚上,正巧碰上乡里舞蹈比赛,大妈们不到下午5点就换上统一服装,做着比赛前的最后准备。

  音乐声响起后,迈开舞步,手中的扇子也跟着舞动。这群平均年龄60多岁的大妈,跳起舞来动作丝毫不僵硬。

  “那是,我们看到城里的广场舞这么流行,我们跳起来不比他们差。”村民李保英说。

  【有苦有甜】

  从“这个村”到“咱村”

  驻村这三年非常“拼”

  这次在“开心舞蹈队”训练,她们“请”来了一位“教练”,她叫马玉芬,是马卫民的妻子。

  马玉芬在新乡市一所幼儿园任老师,从小学习舞蹈,算是一名舞蹈界专业人士了,她手把手地教村民握扇的手势和笑容如何保持。

  当马玉芬听说市里的扶贫组5月20日要来短堤村时,她便决定搭便车去看看爱人。

  马卫民自从2014年驻村后,家中生活的担子便落在了马玉芬一个人身上。去年马玉芬患乳腺肿瘤,马卫民也只是请了一星期假去照看。

  以前,家里最会做饭的就是马卫民。“我们喜欢吃他做的红烧茄子和炸带鱼。”马玉芬说,自从丈夫驻村后,回家次数越来越少,平时她都是路边随便买点饭凑合。

  说到家,马卫民觉得亏欠,“这不是为了让‘咱村’变得更好吗?”

  近三年时间,马卫民对短堤村的称呼从“这个村”变成了“咱村”,不变的是他临时设在学校里的办公地点,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要充当办公室和卧室。

  “第一书记就是第一责任人。”马卫民说,在扶贫的道路上他虽干得辛苦,但带来了成就感,“使命使然”。

  这五年 我想说

  这五年,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?

  马卫民:我的头发是白了不少,但是短堤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了,环境优美了,村民精神面貌改变了,收入也增加了。

  这五年,最美好的是什么?

  马卫民:在村里面出门心情好了不少,我为老百姓办的这些事,能获得认可,我也有成就感。

  未来五年最大的期待是什么?

  马卫民:当然期待这个村更好,村里的各个路面都是平整的水泥路,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。

  对河南最大的期待是什么?

  马卫民:希望河南省的经济能继续发展,人们有钱了,生活也就过得更好。


《村民掏出手机 笑着对记者“炫富”》河南新闻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,谢谢合作!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

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>>

返回豫都网首页
版权所有: 豫都网 Copyright(c) 2010-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-6
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来信通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,谢谢!邮箱:admin@yuduxx.com
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