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都网 > 河南新闻 > 许昌新闻 > 襄城县新闻 >

“襄城刘氏家族与《刘氏传家集》”之一耕读为业,百年家族见证朝代兴替

[摘要]核心提示 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,这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为人处世的三个境界。在明清时期的襄城县,就有这样一个家族。国家安定时,他们以耕读为业,躬身践行仁义孝悌;国家动荡时,他们挺身而出安抚百姓;耕作之余,他们还著书立说,钻研学问,为后...

核心提示

“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”,这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为人处世的三个境界。在明清时期的襄城县,就有这样一个家族。国家安定时,他们以耕读为业,躬身践行仁义孝悌;国家动荡时,他们挺身而出安抚百姓;耕作之余,他们还著书立说,钻研学问,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。

这就是襄城的刘氏家族,一个传承数百年,将“立德”、“立功”和“立言”全部实践的书香世家。刘氏先人的事迹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,他们留下的《刘氏传家集》向后人展示了明清时期襄城县的社会、思想风貌。

回顾刘氏家族族人的事迹,研究《刘氏传家集》,亦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。

确山刘氏,明初落户襄城城西

襄城县相关部门编著的《走遍襄城》一书中,对刘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有较为详细的介绍。

襄城古城墙。资料图片

明朝以前,刘氏家族居住在今驻马店市确山县。明朝初年,中原地区人口锐减,明朝实施了大移民政策。确山县刘氏家族一个年轻人迁徙到了襄城县。和他一同从确山迁入襄城的还有郭姓、张姓两位年轻人。在确山,刘氏、郭氏、张氏三个家族世为姻戚,所居住的村落相距不远,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。因此,迁徙时三个家族的三名年轻人便一同来到了襄城。

襄城当时地广人稀。三名年轻人勘察地形,决定都把家安在襄城城西。郭姓年轻人认为,靠近北汝河居住,可以让后代靠捕鱼为生,因此把家安在了北汝河边。张姓年轻人认为,靠近县城西郊的地方居住,水陆交通方便,可以让后人依靠贩运、经商生存,因此把家安在了那里。刘姓年轻人则认为,县城西2公里处有座丘岗,岗的东坡有成片的荒芜土地,可以进行耕种,同时环境幽静,还能诵读诗书,于是把家安在了那里。因刘氏居住在丘岗的东坡,后世称之为岗刘氏。

襄城刘氏前十世世系表。资料图片

刘姓年轻人的名字现已不可考,刘氏后人尊称他为四老公。

建城墙、修官学,德绥乡里

刘氏定居襄城县100多年后,传至四老公的第六代孙刘轲。他是一个以礼法治家、德绥乡里、热心公益的人。

刘轲号对岗公,生活于明朝嘉靖、万历年间,是一个七品散官。《襄城文献录》对他的描述是,轻易不露出笑容,每日按照七品官吏的礼仪将官服穿戴整齐。虽是酷暑盛夏,也保证衣不露体,每次读《易经》必先焚香。家中女子,不能走出闺门以外。即使自己的女儿,不是有特殊原因,也不能和自己见面。一次,刘轲到内室和夫人闲谈,他的女儿刘缨从门外经过。他竟回头问夫人,这是哪家的女子?夫人大笑。他竟连自家的女儿也不认识。

《襄城文献录》中还记载了数件刘轲及其后人与人为善的故事。一户邻居与刘轲有积怨,数次到刘轲门前厉言凌侮。刘轲吩咐看门人把门闩插牢,避让邻居。有一次,刘轲修建房屋,邻居出来阻拦,理由是刘轲家屋檐上的雨水会流进邻居家的院中。刘轲急忙赔笑道歉,将房子的根基向后移了三尺。后来,刘轲的儿子刘汉臣砌垒院墙,又被邻居阻拦。刘汉臣效仿父亲的做法,后退了三尺。襄城人称赞刘氏代代有“让德”。

万历二十五年(公元1597年),陕西延安卫的李光先到襄城县担任知县。李光先想把襄城的土城墙改造成红石和青砖包裹的砖城。刘轲有七品官阶,又有很高的声望,李光先就让他负责修城的具体事务。刘轲欣然答应。他不仅从中统筹,使整个修城工程进行得有条不紊,而且在资金短缺时带头捐资,避免了筑城工程半途而废。不到两个月,一座雄壮巍峨的砖城便屹立在北汝河岸边。

万历以前,襄城官学没有修建奎壁,不仅看起来不完备,而且按照堪舆家的说法,还会泄露学宫的文气。刘轲主动请命,捐资在学宫的东南方建造了一座奎壁。李光先为表彰刘轲的义举,为他书写刻制了“著劳城社”和“有裨宫墙”两块门匾。

稳秩序、促发展,保境安民

刘轲的儿子刘汉臣,字四冲,是个有智慧、有胆略、有担当的人。

刘汉臣十二岁时,父亲刘轲被人诬陷,囚于牢中。刘汉臣敲击堂鼓为父鸣冤。当时的襄城县令赵浩见少年刘汉臣站立堂下不卑不亢,便想试一试他的文采,给他出了一道题目。刘汉臣握笔在手,千字文章一气呵成。赵浩暗中称奇,即令衙役对刘汉臣所鸣之冤重新审查。刘轲的冤屈遂得以昭雪。

公元1642年,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打襄城,刘汉臣配合明军守城。农民军攻下襄城后,刘汉臣和两个儿子刘宗洙、刘恩广被割掉了鼻子和耳朵。待到农民军转战郏县宝丰鲁山登封等地后,刘汉臣便携家眷逃到了成皋(今荥阳市境内汜水关以西)的山中避难。一些地方的小股土寇趁机攻掠襄城,烧杀淫掠,百姓四处逃窜。

有人打听到刘汉臣居住于成皋的山中,便恳请刘汉臣重回襄城安境保民。刘汉臣以身体虚弱为由推辞了。后来,襄城的十几名生员拜谒河南巡抚、巡按,举荐刘汉臣代理县事。巡按见刘汉臣德高望重,便让他代理县令,执掌县中事务。

大战过后的襄城,城内房屋毁坏严重,百姓以吃树皮、野菜度日,盗抢案件时有发生。刘汉臣认为,当务之急是恢复秩序。他贴出告示,颁布严禁劫夺的律令,并劝诫欲趁乱聚众、打家劫舍的乡民。对居住城外、家中稍有余粮的人,刘汉臣劝他们周济乡邻。同时,他还派人修补坍塌的城墙,让逃亡在外的百姓返回家乡,并推动农业生产。在他的努力下,襄城的社会秩序渐渐稳定下来。

形势有所好转后,刘汉臣又向上级请求辞去县令职务,但被上级驳回。襄城籍的生员也修书称赞刘汉臣治襄的功绩。上级将其书信转奏朝廷,朝廷正式任命刘汉臣为襄城县令。

正式担任县令后,刘汉臣以宽厚、包容的态度理政,使饱受摧残的襄城经济得以恢复。清朝建立后,刘汉臣便深居简出,最后寿终正寝。他死后,被门客、学子赠谥号“文惠先生”,百姓还建了一座“古惠祠”纪念他。


《“襄城刘氏家族与《刘氏传家集》”之一耕读为业,百年家族见证朝代兴替》河南新闻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,谢谢合作!

[责任编辑:admin]
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

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>>

返回豫都网首页
版权所有: 豫都网 Copyright(c) 2010-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-6
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来信通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,谢谢!邮箱:admin@yuduxx.com
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